未来通信集成电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未来通信集成电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由深港微电子学院与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聚焦于未来通信(例如5G、6G等)集成电路领域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将展开对未来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储算融合、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传感器等重点领域的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并与领军企业合作,实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中心也将切实加强与学校各院系深度合作、推动学科交叉,并积极打造面向大湾区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平台。
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瞄准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于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建立。实验室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发展大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战略新兴产业,针对亟待解决的能源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为世界对抗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实验室研究领域包含光伏发电、热电转换、电化学储能、电光转换、先进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的加速“更新换代”与材料基因组科学等五个方面。实验室与其他院校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深化合作交流机制,引领技术前沿发展,服务产业经济,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引领国家绿色发展,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带头人为环境学院院长郑春苗教授,将针对水体污染防治科技与行业发展需求,以流域为系统,开展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科学-技术-管理”三层次研究:(1)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及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机理、耦合机制与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机制;(2)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以及绿色环保设备及先进材料;(3)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健康效应评价与优化管控技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将“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标准化检测中心和未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水平,保护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环境。
粤港澳光热电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
粤港澳光热电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由大湾区五所高校(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和三家企业(比亚迪、新宙邦、瑞丰光电)联合组成,南方科技大学为依托单位。本联合实验室面向学术前沿,针对亟待解决的大湾区“用能、节能、智慧能源”所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形成粤港澳三地多个实验室之间互联、互动的紧密合作关系为目标,在各自研究团队优势方向的基础上,联合攻关,以产业化为导向,材料和器件研究为基础,突破在能量转换、能量存储和能量应用方面的研究瓶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型能源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战略新兴产业,并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带动三地教育合作发展。本实验室由广东省和深圳市共同支持。南科大赵予生讲席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香港理工大学陈国华教授任联合主任。
粤港澳数据驱动下的流体力学与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
粤港澳数据驱动下的流体力学与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瞄准我国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健康医疗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重大战略需求,集中粤港澳地区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发挥流体力学和数据驱动方面的学术与工业设计软件方面的优势力量,开展以下三大方向的研究:数据驱动的工程湍流模型及应用、数据驱动的流固耦合算法及应用、数据驱动的多相流和多孔介质流的计算模型及应用,重点解决制约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基础问题、共性技术、工程应用等问题,对于突破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健康医疗等工程应用中的卡脖子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实验室由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澳门大学、深圳清沣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以恶性肿瘤和其它重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等为重点主攻研究方向,阐明相关的分子机制,为相应疾病的诊断、药物研发和临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室将以深圳市和广东省为依托,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平台,将在我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基地,为广东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研发基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针对我国水、土污染防治需求,在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重大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勘探、快速检测、污染模拟、污染评价、健康风险评估、修复等技术开发及环境咨询与工程技术服务。促进和推动深圳市水、土污染环保产业的科技化发展,形成深圳市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管理、规划和决策的实验室及技术支撑平台,成为深圳市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及管理的智库。
广东省电驱动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电驱动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深圳市固态电池研发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氢能重点实验室建设,以面向车用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为主线,旨在建成新能源关键材料、先进器件和科学机理研究的创新科研共享平台,并开放运行,为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服务。实验室结合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机制,依托深圳材料基因组、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根据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政策,力求加快新材料研发到产业化进程。团队既有一批青年骨干在专业方向进行突破性研究,又有资深专家把研发关方向和科学水准,同时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实验室秉承“创知、创新、创业”的特色理念,聚焦攻克电化学动力能源关键技术,助力广东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
广东省计算科学与新材料设计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计算科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旨在融合计算数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等学科,聚焦对于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具有重大作用的计算科学理论及方法,计算科学软件,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等计算科学领域的新学科新方向,充分实现三者的交叉融合,促进计算科学理论方法和软件发展及其在高性能能量转换和储存材料、先进电子材料和高性能催化材料等对广东及全国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新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广东省湍流基础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湍流基础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聚集和培养优秀湍流研究人才,围绕湍流模型与基础理论、湍流在工程湍流、减阻和降噪中的应用、风力发电、能源环境、热对流中的湍流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服务于国家与广东省在航空、航天重大装备以及能源、环境等领域发展的需要,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湍流研究机构。
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带头人为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夏海平。实验室以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为依托,集结了我校在催化领域中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实验室围绕均相催化、异相催化和催化理论基础方向开展研究,解决药物绿色催化合成、催化聚合,甲醇制氢催化技术以及催化基础与理论几大领域存在的主要挑战。利用高通量催化剂筛选平台,发展绿色、高效催化合成技术,并促进其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广东省类脑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类脑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是2020年2月获批并依托于南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类脑智能计算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在演化类脑智能、群体类脑智能、可信类脑智能三大方向开展研究。实验室将牢牢把握类脑智能系统的产业应用场景由封闭到开放、由认知到决策、由简单到复杂这一宏观趋势,开展类脑智能计算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瞄准我国亟需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和相关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同时面向有广东特色的产业需求,凝练研究方向,以产业需求为驱动,构建国际一流的类脑智能计算“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业发展。
广东省信息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信息功能氧化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方科技大学,面向国家及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传统半导体材料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底层的新材料与新器件研发,支撑后摩尔时代新的计算形态和构架,以解决当前困扰微电子行业的存储容量、计算能力及功耗和散热问题,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实验室针对氧化物功能材料在新型磁电存储、神经形态计算电子突触、低功耗负电容晶体管、以及电卡效应固态热管理的应用展开研究。针对各个应用方向氧化物材料的共性科学与技术问题,展开密切结合、层层递进的四个方向研究,包括氧化物材料与异质结构的制备、信息器件设计与加工、神经网络设计与类脑芯片开发、以及跨尺度表征与计算模拟。
广东省先进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先进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是2022年获批并依托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重点从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查、组织工程材料与药物递送、可穿戴人机交互健康监测与治疗三方面出发进行技术攻关,突破疾病诊疗相关领域的科学瓶颈问题,积累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先进生物材料的创新体系。先进生物材料是新材料强国发展的战略领域,实验室结合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推动成果转化,满足国家医疗安全与人民健康的需求。
广东省地球物理高精度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地球物理高精度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发展高精度地球物理成像方法、探测技术与仪器装备为主要目标,服务于深地深海资源勘探、清洁能源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城市地下空间监测,支撑我省绿色低碳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保障能源安全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陈晓非,骨干成员32人。重点实验室将针对现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深地深海资源勘探、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应用中的分辨能力不足的关键难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将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与装备,建成国际多地球物理场成像技术研究高地。
大湾区滨海大气环境与气候背景站
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湾区滨海大气环境与气候背景站(简称“研究站”),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共建,是南方科技大学获批的首个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站立足大湾区“双碳”政策及广东省应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需求,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海洋碳排放和海洋大气演化过程,开展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海陆源大气交互作用及海气交换等综合观测研究,旨在提高大湾区季风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增强广东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防控能力和应对气象灾害的处置能力。研究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滨海区海陆源大气气团交互及关键海洋大气物理过程研究;(2)海气交换及关键海洋大气化学过程探究;(3)温室气体监测、遥感与通量反演。
广东省普通高校量子点先进显示与照明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将围绕新兴的量子点显示与照明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试验验证工作,重点研究高光效低成本红、绿、蓝量子点材料及器件、高迁移率并与量子点能级匹配的载流子注入传输材料、适合印刷工艺的量子点INK、高效高稳定性激子注入型QLED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量子点显示与照明模组,在研究方向的选题上具有国际先进性。同时,与广东省显示与照明企业密切对接,将高端研发、实验测试与产业转化紧密结合,着眼于下一代量子点先进显示与照明技术研究,建立QLED材料、器件、工艺研发平台,致力于解决QLED的核心技术难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点显示与照明技术。
广东省普通高校演化智能系统实验室
广东省普通高校演化智能系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以演化智能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立足于突破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难以自学习、自适应、自演化的缺陷,着重在智能系统的自适应、自演化理论与方法,演化智能系统的可靠性理论与方法,以及绿色演化智能系统关键技术三个方向进行研究。计划以该实验室的建设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校先进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普通高校先进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智能无线通信、电磁频谱与信道建模、天线及微波器件设计与优化等领域开展研究。项目团队由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的青年研究人员组成,现有成员38人。
广东省普通高校植物细胞工厂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细胞分子工厂设计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植物科学发展的国际前沿,以植物细胞分子工厂设计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限速步骤为导向,以多种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开展包括多基因表达和沉默机制、次生代谢通路解析、次生代谢物运输、分泌以及贮藏的机制等多项研究。同时,重点实验室将整合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省市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的创新性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体增强与康复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本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体增强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服务于老年人、残疾人和脑卒中患者等。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人体运动科学、机器人学、康复医学工程、先进驱动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以及人机智能交互等。实验室已与国际及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深入合作及交流,引领技术前沿,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化,从而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技术领域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太阳能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协同发挥各个领域专家的技术优势,实现高效利用太阳能和新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所得电能可直接上网供电,也可与锂离子电池整合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再通过锂离子电池实现电能的储存与便携式利用。还可与电催化学科交叉,用于光电催化制氢,实现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换,最终再与燃料电池相结合,完成整个太阳能吸收-转换-利用的大循环。本实验室以太阳能为基础,发展新能源领域的相关配套技术,整合新能源领域的所有资源,实现新能源的吸收、转换、储存、利用和回收的可持续循环。
广东省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设立,聚焦解决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1.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包含高速有线数字和光通信收发前端电路设计、高频通信和传感器前端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高通量片上微生物集成芯片的设计和制造、高效率功率和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和三维集成工艺的研发,助力物联网、5G/6G、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面向新一代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器件,包括新型晶体管与集成光电器件(如氮化镓基功率、射频、和光子器件、亚纳米级CMOS器件、新型忆阻器件等)的设计与制造,从器件层面解决摩尔定律失效后集成电路性能提升的需求。 3.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包括新一代EDA仿真和验证技术的发展,解决集成电路设计EDA软件受制于人的根本问题;探索新型计算架构,如存算感一体、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加速芯片的设计方法,实现“后摩尔时代”的突破。
粤港澳微纳制造技术高校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由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组建,筹备团队在微纳加工领域均有多年经验和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纳米压印、化学机械抛光、微纳封装等技术的设备、工艺和材料领域上,有良好的基础和积累。实验室将主要开展微纳制造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加工工艺的基础研究中,研究材料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材料微结构与性能的协同影响。基于优化的工艺条件,设计和开发能达到最优工艺条件的微纳制造设备,实现高性能材料、器件和部件的加工与生产,为提升我国在芯片、MEMS传感器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制造能力做贡献。联合实验室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有:(1)高端图形化技术;(2)微纳制造核心关键材料;(3)MEMS相关工艺开发;(4)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
广东省三维集成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三维集成工程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发改委批复建设的首批六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工程中心成立于2021年,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联合深南电路、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所等单位共同建设。三维集成可以采用相对落后的设备(尤其是不需要EUV光刻)达到<7nm等效,较为适合我国现状。工程中心紧扣国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三维集成进行近产业化研发。
广东省GaN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针对半导体产业中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进行研发。 其目的在于建设一个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高端研发、实验测试与产业转化平台,主要面向广东省的半导体器件封装、制作和测试等行业。重点研究GaN 功率器件及封装技术、 GaN MEMS传感器、 GaN 薄膜晶体管等。工程中心以重大理论和产业化为主攻方向,通过科研资源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建立全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模式,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来培育新人才并提高研究能力。
广东省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针对广东省和国家当前在地下水领域的发展需求,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南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及“深圳市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积极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相关成果的产业化。研究中心采用室内实验分析平台、野外研究基地、国际合作平台、产业化平台四维一体的建设模式,并利用产-学-研将各个平台串联起来,全方位实现工程中心的产学研合作。